道经故训材料的语言学
研究价值
刘祖国
在中国训诂学史上,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三大支柱的“儒释道”,以儒家经典的研究最为充分。近年来,佛教文献特别是以《一切经音义》为代表的佛经音义研究正成为新的学术生长点。唯独道经注疏文献至今未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,目前国内数十部训诂学专著对道经训诂的情况皆少有提及,存在诸多盲点。21世纪以来,经过学术界各方努力,许多道经的写作年代已基本弄清,可以作为语料使用。历代注疏语料较为接近当时的实际用语,道经故训材料也是训诂学研究、汉语史研究的重要材料,值得深入发掘。
道教文献一般分为“十二类”,其中“玉诀类”主要是对原有经书的注解或解读,《正统道藏》《藏外道书》两部大型道教丛书收入的注释文献达350余种。其中,关于《老子》《庄子》《列子》,两部大型丛书中就有123种注释作品。它们是伴随传统训诂学的发展而出现的,属于训诂学的研究对象,可惜绝大多数文献为迄今的训诂学著作所忽略。
从存在形态而言,道经故训材料主要有两种,一种即上文所述道经注疏中的故训材料。历史上有代表性的道经注疏,例如唐代白履忠(梁丘子)《黄庭内景玉经注》,五代杜光庭《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》、彭晓《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》,宋代陈景元《西升经集注》,金代刘处玄《黄庭内景玉经注》,元代李道纯《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》,明代陆西星《无上玉皇心印妙经测疏》,清代刘一明《黄庭经解》等。道经注疏中的故训材料是最丰富的,是古代词汇训诂方面的宝贵资料。
展开剩余72%以楚方言词“丁子”为例,《南华真经注疏》卷三十五“丁子有尾”唐成玄英云:“楚人呼蝦蟆为丁子也。夫蝦蟆无尾,天下共知,此盖物情,非关至理。”南宋褚伯秀《南华真经义海纂微》卷一百六:“楚人呼蝦蟆为丁子,有尾谓为科斗。”南宋林希逸《南华真经口义》卷三十二:“丁子,蝦蟆也,蛙也,楚人谓之丁子。丁子虽无尾,而其始也实科斗化成,科斗既有尾,则谓丁子为有尾亦可。”《南华真经》的三种注本都谈到了“丁子”这一方俗词,可谓难得的故训材料。
另一种为道经正文中的故训材料。早期道经往往在正文中解释词义,释义的文字是正文的有机组成部分,其中,有的是作者担心信徒无法了解自己使用的字词,出于方便传教之考虑,故自己随文作出解释。正文中包含故训材料比较多的道经文献,主要有东汉《太平经》,南朝梁陶弘景编《真诰》《登真隐诀》,北周《无上秘要》,唐王悬河编《上清道类事相》,北宋张君房编《云笈七签》等。
以东汉时期的道经开山之作《太平经》为例,其中,卷三十九《解师策书诀》就是天师逐字逐句解释九十字的《师策文》,形训、声训、义训皆备,由字词训诂入手,进而阐释道教大义。例如:“寿者,竟其天年也。长者,得无穷也。久者,久存也。”“治者,正也,天以此书正众贤之心,各自治病,守真去邪。”“十一者,士也。”“比者,比也,比若四时传相生、传相成,不复相贼伤也,其治无有刑也。”
再如,道经常用词“临目”,谓练功入静时两眼微闭的状态。“临目”时常见于道书正文记载,北宋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卷四十五:“临目,目欲闭而不闭,欲开而不开,令幽显相关,存注审谛。”卷一百五:“常用朔望之日,日中时,临目南向。临目者,当闭而不闭也。心存两目,中出青气,心中出赤气,脐中出黄气。”又:“临目者,令目当闭而不闭之间也,少令得见日月之光景。”《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》卷二十二:“临目者,当在闭与不闭之间也,须令见日月之光景。”这些正文训诂材料时代可靠,解说详细,值得参考。
道教故训材料具有不容忽视的语言学价值,其中保存了大量的道教语词、古词古义、方言俗语以及古代名物词语,集中体现了历代道教学者在训诂学方面的成绩。道经训诂是训诂学研究的空白点,很少有训诂学著作把道经训诂作为研究对象。道经训诂作品数量繁多,是中国训诂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,应当纳入训诂学研究的视野。加强对道经训诂的研究意义重大,有助于开拓训诂学研究的新境域,直接推动中国训诂学研究。
道经故训材料中有不少内容可资汉语词汇学研究参考,诸如词义演变、词形变化、语言理据、修辞造词等。道经中有一些散见而此前未被关注的声训材料,亦可为音韵学、语源学研究提供参考。丰富的道经故训材料在增补词目、补正释义、补充书证等方面,对《故训汇纂》《汉语大字典》《汉语大词典》等大型辞书都有订补作用。
道经卷帙浩繁,语言古奥,内容晦涩,很多有用的故训材料仍处于潜存状态。对历代道经故训材料进行系统发掘与研究,全面总结道经训诂的方法和经验,深入把握道经训诂在中国训诂学史上的贡献,可为训诂学、汉语史、古典文献学、辞书编纂等多个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借鉴。
(作者系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)
本文发表于《中国社会科学报》2025年8月7日第8版
转载自公众号“中国训诂学研究会”
特别鸣谢
敦和基金会
章黄国学
有深度的大众国学
有趣味的青春国学
有担当的时代国学
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
北京师范大学汉字汉语研究与社会应用实验室
发布于:黑龙江省信钰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